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共武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2-09-27 23:33:44 1529

摘要:中共武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武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武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

中共武穴市委关于制定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武穴市

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武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黄冈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就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必须坚持政治站位,深刻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大局,明确目标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黄冈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历史机遇,坚持“三先三争”,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综合实力连年提升,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连续三年成功跻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综合目标考核连年名列黄冈县市区第一名,预计2020年全市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6倍;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稳步提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商贸服务不断壮大,全市税收过千万企业达39家,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蓄势待发,成为新的增长点;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全市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58642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城东新区建设提速,广济时光4A级景区开园迎客,长江公路大桥成功合龙,黄黄高铁武穴段顺利建设,G220武穴段全线贯通,“公铁水一体化”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创新活力持续增强,连续两届荣获湖北改革奖,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20强,成为全省首批14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建设主题创新型县市之一,成功创建质量强省示范县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青林闸重建、江河湖库连通、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相继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影《马兰花开》全国公映,《苏文表借衣》、《嬉蛙》登上全国舞台,《草鞋老太爷》《渔鼓声声》等一批剧目在全省获奖;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武中、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使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市域治理提档升级,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有力。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攻坚战,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加快恢复。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发展阶段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增强,为我们赢得战略主动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生态文明进入新时代,为我们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G时代加速到来,为我们加快发展信创产业和数字经济提供了平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叠加实施”,为我们有效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打通对接高端市场、高端科技、高端人才“大通道”提供了便利;武穴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工业基础、依港兴市的独特优势、强势扩张的产业集群,以及正在谋划实施的大批重点项目,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武穴不断增强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能力和区位优势,为我们争创区域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产业双向转移新高地创造了条件;国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落实,为我们借势发展提供了机遇。这些重大机遇与武穴生态、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叠加放大,将全面推动我市步入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创新驱动能力不够,新兴产业支撑不够,城乡协调发展不够,资源要素相对紧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综合来看,我市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转型升级加速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市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全市上下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市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扬优势,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武穴市将紧盯“当好黄冈排头兵、挺进湖北二十强、奋斗全国百强县”总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与现代化港口城市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保持全省创新县市前列;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产业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美丽武穴基本建成;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武穴、平安武穴、清廉武穴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武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二、“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黄冈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全省黄冈市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把武穴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工业重城、科创名城、生态新城、幸福港城,为203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奠定坚实基础。


5.“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排名保持黄冈领先、在全省位次前移。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实体经济、工业经济和新兴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地方财力明显增强。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开发区能级大幅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更加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市域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基础更加稳固。


三、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立市,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要素资源集聚协同,加快形成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7.主攻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引导工业企业、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向“两区三园”聚集。强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打造基础元器件、智能终端、配套产品及服务产业链,择优引进“光芯屏端网”等领域龙头企业,打造鄂东地区最大的光电子生产基地。升级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撑,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制药、中高端原料药相关产业,打造维生素、磷化工、氟化工、兽药世界级制造基地。转型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延展产业链条,突破精深加工,建设碳酸钙新型材料产业园。振兴发展船舶制造产业,发挥深水良港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做强智能制造船舶重工业及配套产业,建成智能制造船舶重工产业园。注重集群扩张,重点打造祥云百亿企业,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百亿产业,“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千亿园区。


8.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提速行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为突破口,依托港口码头、西气东输,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港电一体化建设。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制造和汽车销售服务产业。择优引进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合成革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生态合成革产业园。探索发展头部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平台经济、线上经济等新业态。


9.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工程,推进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壮大电商主体,培育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厚植电商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金融等服务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对接发展临空经济。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促进银行业、保险业、担保业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匡山西游、湿地慢城、油菜花海、工业旅游、美丽乡村”旅游名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支持房地产租赁市场发展,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档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经纪服务和物业服务等延伸产业。实施传统行业提档升级行动,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0.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导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突出上下游、中高端,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体,锻造产业链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力培育和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有终端产品的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主导能力。


11.加快建设数字武穴。主动对接省、黄冈市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科学化决策、精准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务。


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12.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度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冈功能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环境”。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梦想小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武穴名优品牌建设,增强武穴制造、武穴服务竞争力。


13.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行动计划,用好技术创新奖励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发明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市域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中心、医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祥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14.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和完善适应现代化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的人才体系。深入推进“教授回乡千人计划”、高端人才引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青年人才筑梦等人才引进工程。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统筹科技特派员、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等服务基层项目,实施“万名人才服务基层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完善落实人才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各项人才激励保障政策,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筑巢引凤、立木取信,将武穴打造成鄂东人才洼地。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和融合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体系。推动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压实“米袋子”“菜篮子”工作责任制,建设全省双低油菜、水稻、生猪、水产等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深化“两转四用”,大力发展“一镇一业、多村一品”,加快佛手山药、蔬菜、水果、特色水产、油茶等区域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着眼“全链条、全业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防灾减灾系列行动,建立完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模式。


1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重要位置,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办点示范、串点扩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市场调节作用。抓住村庄清洁、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绿化亮化、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建立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的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持续、全域、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探索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先建后补,优先建设旅游资源丰富、群众发动充分、产业基础扎实的村(社区),因地制宜创建“三美四宜”特色美丽乡村,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新线路和新景区。科学规划镇村布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抓好村情垸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农房设计和建设质量。坚持建管并重,提档升级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网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产业兴乡、服务下乡和能人回乡,调动各方面力量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创办农民学校,开展农民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育和服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资源整合和功能下沉,实现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全覆盖。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城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深入推进文化下乡惠民工程,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完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17.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电商经济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城投农村投资公司,开发利用集体资源,集中实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农业水价、农垦、供销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改革。


18.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探索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包括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2021年开始,重点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特色产业发展、地标优品、能人回乡创业、“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


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振兴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域发展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19.优化市域发展布局。坚持核心带动、镇(街道)联动、城乡统筹,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高昂城区龙头,强化中心城区布局规划,坚持城区面积与人口同步扩张,加快城区东扩西拓北展,围绕武山湖建设生态新城,形成中等规模现代港城框架。推进城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服务业中心建设,同步完善休闲旅游、生态园林等城市功能。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补齐城市管网、排水防涝、市政交通等建设短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发展品质和能级,加速老城区疏解提升。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增强综合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0.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整体谋划、协调联动,做好资源整合、产城融合文章。规范特色小镇、示范镇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佛手山药小镇、高铁小镇、西游文化小镇、油茶小镇、船舶小镇、农垦知青小镇建设,支持创建文旅名镇和森林城镇。强化城镇基础设施保障,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完善特色小镇配套政策,在规划编制、设施配套、要素保障、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21.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推进5G网络高质量覆盖,加速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旅游景区5G网络全面普及。推进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和创新应用,释放数据红利。统筹推动“政务云”、“公众服务云”、“工业云”等功能性公用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广电等建设,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22.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综合发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提升江河湖库整体防洪和排涝能力。加强大型灌区工程和供水骨干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网络,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水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推动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水生态修复与退垸还湖治理,加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建设,基本建成水环境修复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开展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23.提升能源保障储备能力。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大“农光互补”、风电项目建设力度,改造配电网络,提升电网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天然气管道改造升级,完善园区热电能配套。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生态能源和“三沼”循环农业示范板块。


七、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新优势


用活改革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24.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立足构建有效市场、打造有为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理顺政府职能部门权责边界,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推动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2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务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落实政务服务“四办四减”要求,实现“一门全办、一网通办、马上就办、一次办好”。加强公正监管,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护航行动”长效机制,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26.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全面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不折不扣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型。做大做强政府担保公司,优化政银担企对接,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激发各领域投资活力。鼓励企业上市上柜,实现1—2家企业主板上市。


八、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健全流通体系,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27.促进消费升级。把握消费需求升级新趋势,提升消费市场供给,探索消费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品牌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地标优品工程。持续改善居住品质,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电商向农村延伸覆盖,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扩大节假日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28.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安全生产能力提升,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镇品质。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探索和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29.提升开放水平。对接国家开放开发政策,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对标湖北自贸区,打造长江中游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立体大交通体系,积极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加强港口综合能力建设,完善港航物流基础设施。谋划跨江跨省跨城合作,提升武穴江北口岸、深水良港承接大中城市的枢纽功能,发展港口经济。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大中城市的交流合作,谋划推动战略规划叠加落地,合作共赢,提升交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环保科技、市场、产业合作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抢抓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建成海关武穴监管区,提升通关便利化。


九、推动文化振兴,建设文化强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提升武穴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


30.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武穴精神,提升全社会精神追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统筹网上网下共建共管,净化舆论环境。


31.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长江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化、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加强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市融媒体中心。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补齐乡村文化资源薄弱短板,构建市镇村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实施现代传媒建设和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以及文艺作品精品创作工程和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建立健全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大力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办好文化节会,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群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相互依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33.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发挥传统文化、港埠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等地域特色,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康养、农业、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突出非遗文化产业功能,加快岳家拳、章水泉竹艺、文曲戏、武穴酥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业集群效益。大力发展动漫创意、新闻出版、文化会展、包装印刷、健身康养、文艺服务、智慧广电+5G等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文化创作基地、戏曲研究中心、数字书吧、绿色印刷、电影影视等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武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穴。


34.优化生态环境布局。构建以“一江三湖两廊道、三区四库三屏障”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一江”即长江,“三湖”即马口湖、武山湖和太白湖,“两廊道”即长江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湖连通形成的滨水生态廊道,“三区”即武山湖风景区、仙姑山风景区和横岗山风景区,“四库”即梅川水库、荆竹水库、仙人坝水库和大金水库,“三屏障”即北部山区核心绿色森林屏障、中西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绿地和水源涵养屏障、东南部长江防护林屏障。


35.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雷霆行动”。实施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落实好退捕渔民保障政策,持续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抓好长江岸线“留白”“留绿”和功能恢复,重点推进城区船舶制造修造企业入园。持续推进“三湖”系统治理和水质提升达标。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全面完成长江沿线矿山复绿。突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管控,全力推进船舶港口防污和长江河道疏通工程。


36.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政府、企业、公众治理的环境治理体系,系统推进“三水共治”,强化“江河湖库港(塘)”长制,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实现江河湖库连通。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镇黑臭水体。促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体提质,确保饮用水源地等重点水域水质安全。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推进田镇“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企业废气、矿山开采和道路运输扬尘全面治理,加强城区扬尘管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聚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农业生态示范市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推进环境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37.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发挥“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大力发展“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严格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实施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和“绿满武穴”行动,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武穴样本,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


十一、注重共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8.促进全民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回乡创业基地,以创业促就业。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培养模式,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培训行动。


3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对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健全低收入群体保障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制度体系。做好残疾人帮扶和康复服务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切实保障和维护好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推行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促进殡葬事业健康规范发展。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机制。完善城区房屋征收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40.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优化城乡学校(幼儿园)布局。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形成武穴基础教育品牌。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畅通急需紧缺教育人才绿色通道。加强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


41.推进健康武穴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系统重塑公共卫生体系,争创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示范市。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建成公共卫生检测网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市域医共体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合理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完善保障政策,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平战结合能力,高标准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中医院新院区。推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深度挖掘我市中医药资源,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卫生城镇。加强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推动现有处置能力提质扩容,防止疾病传播。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疾病防护能力。全面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文化、体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


4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持续推动各类资源力量下沉。实施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行动,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创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推进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调整行政村布局。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持续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建好用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健全各类网格“多网合一”运行机制,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穴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影响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43.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督查检查,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基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44.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增强市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抗冲击能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履行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完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金融运行稳定。


45.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重大项目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防范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特种设备、交通、消防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切实防范生物安全风险。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追溯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控和防御工程建设,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能力。建立健全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建好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强化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46.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健全平安武穴建设领导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解纷渠道。完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重要领域、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安全风险评估。实施“1510”工程,全域推进“小喇叭大平安”、“一居(村)一警(辅警)”和“平安前哨”、雪亮工程,推动警务前移、法务前延、服务前置,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武穴样板,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1343”维稳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持续加强禁毒、交通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47.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工作,不断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军供保障能力。支持军队建设,推进民兵预备役现代化建设。加强军民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国防素质教育,提高国民国防意识。


十三、汇聚强大力量,奋力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48.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委(党组)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坚持好干部标准,明确“六重六用”选任导向,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健全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提升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49.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质量和水平。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以及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共同发力,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加强执法检查,增强实施成效。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司法公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法治精神。加强干部法治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50.推动规划制定落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黄冈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结合实际编制好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用好用足党中央支持湖北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力争更多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改革事项进入国家、省级和黄冈市级层面规划。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考核问责,确保“十四五”发展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